樂器

文武廟編鐘仿戰國時期曾侯乙出土紋樣
特磬
虎座鳳鳥懸鼓
編磬
聖賢作樂以理制器,理者天也,天有八方之氣,以匏土革、木金石、絲與竹為八方之物,揚八方之氣。

木音:祝、敔
金音:鏞鐘、鎛鐘、編鐘
石音:特磬、編磬
匏音:笙
土音:陶笛、埙
革音:晉鼓、建鼓、懸鼓、搏拊、鼗鼓
絲音:琴、瑟
竹音:簫、笛

竽,煦也。 立春之音,煦生萬物也。
祝,衆也。 立夏之音,萬物衆皆成也。
鐘,種也。 立秋之音,萬物種成也。
磬,勁也。 立冬之音,萬物皆堅勁。登歌磬「玉振金聲」,玉(石)、磬也,金、鐘也。 管三孔曰龠。春分之音,萬物振躍而動也。
琴,禁也。 夏至之音,陰氣初動,禁物之淫心。
鼓,動也。 冬至之音,萬物皆含陽氣而動。
埙,曛也。 秋分之音,萬物將曛黃也。

敔,形似《伏》, 如伏虎,背皆有鬣二十七,碎竹以擊其首而逆刮之,以止樂也。 舂牘,虛中如桶,無底,舉以頓地如舂杵,亦謂之頓相。 拍板,長闊如手,厚寸餘,以韋連之,擊以代抃。

虎座鳳鳥懸鼓 古代,將鳳鳥的形象用于樂器之中是十分常見的,古人認為鳥鳴“清陽而遠聞”。

日月潭文武廟使用的編鐘、磬,仿戰國時期曾侯乙出土裝飾紋樣。
曾侯乙,戰國時代曾國諸侯。1978 年曾侯乙墓於隨州被發現開掘,沉睡2433年的曾侯乙編鐘重見天日,製作精緻程度震驚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