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 文武廟的歷史

    文武廟雄峙於日月潭北面山麓,金黃色的殿宇,渾厚輝煌。氣勢非凡,而又格調高雅。其源遠流長,歷經前賢今人的戮力營謀,信土大德的虔敬支持,方能有此弘闊格局。

    故其歷史沿革,彌足珍貴。本廟始建於民國二十三年(1934)。初始,日月潭水域有兩間宮廟,一為日月村的「益化堂」,二為水社村的「龍鳳宮」。二廟的神祇,保境安民,向為居民所敬奉。不止於漢人,即連卜居於此的邵族原住民,在歷經瘟疫的侵襲後,祈求眾神施法保祐,疫情得以消沈,也開始祭祀神明。日治時期,規畫日月潭水力開發,擬興建亞洲最大的水力發電廠。開鑿山洞,引濁水溪水以注潭內。

    民國二十三年(1934),日月潭水位上升二十餘公尺,潭邊耕地淪為水域,居民被迫遷移,而「益化堂」和「龍鳳宮」也是如此。為免神像分散奉侍,經二廟管理人及地方人士協商,決議擇地興建合祀二廟神祇的新廟。於是推舉當時魚池庄庄長陳金龍為主任委員,黃火爐為副主任委員,黃佛緣、黃朝來、黃阿珠、賴江和等為常務委員,地方人士三十六人為委員,積極籌建。籌建委員會申請租用日月潭北山保安林地為廟地,以南朝式磚木、臺灣瓦為建材,於二十三年(1934)十一月興工,歷經四年,於二十七年(1938)竣工,基地面積零點五四三五公頃,建築物面積八十坪。奉祀孔子、文昌帝君、關聖帝君及從祀諸神,故統稱「文武廟」。

    「文武廟」於民國四十七年(1958),為適應實際需要,並遵照政府規定,成立管理委員會,由洪振諒擔任第一屆主任委員。訂立章程及管理細則,作為廟務處理及推廣的依據。五十三年(1964),籌建招待所,越明年招待所落成,湖邊碼頭及登天梯也完成,水陸交通便捷,香客日增。五十六年(1967),管理委員會鑒於香客前來參拜的數量大增,廟庭及腹地狹小,而廟又已舊,亟需重建。於是在五十七年(1968),將管理委員會改組為財團法人制,成立董事會,定名為「財團法人臺灣省日月潭文武廟」。董事會負責管理廟務,並推動重建工作。重建工程於五十八年(1969)八月展開,邀請當時南投縣長林洋港破土,正式開工。

    由於工程浩大,人力及經費所需甚殷,於是廣邀地方熱心人士共襄盛舉,得到熱烈的回應。木業鉅子孫海支援推土機整地,其一例也。而政府當局對本廟的重建,期許甚高,多方支援,亦為一大助力。乃因擘畫精細,分工合作良好,工程進行順利。六十年(1971)主體建築已大部完成,六十一年(1972)一月舉行鎮座安香典禮。嗣後續辦零星工程,美化環境,而於六十五年(1976.)年正式落成。基地面積一點零二二四公頃,建築物面積一千零六十一坪,總工程費二千一百五十餘萬。所用木石材料之貴,雕刻技術之精美,就當前寺廟建築而言,實無出其右。殿宇輝煌,格局弘闊,文武廟乃氣象一新。重建期間,政府最高當局的重視和支援,是使工程得以儘快完成的主因。開工之初,總統 蔣公親臨本廟基地,垂詢工程狀況,喻示:氣魄要大,廟埕宜寬,並以「前、中、後三殿式」中國北朝式宮殿建築興建。武殿奉祀關聖帝君與岳武穆王,文殿奉祀至聖先師孔子。依據喻示,如此浩大的工程,本來計畫要經十年才能完工。而 蔣公巡狩日月潭之際,曾七度幸臨,詢問工程進度及經費籌措情形,並面喻縮短建築期限,希望在建國六十周年時完成,復喻示有關首長酌予支援。蒙省政府主席陳大慶、省議會議長謝東閔、臺北市長高玉樹、南投縣長林洋港等,多所鼓勵支持。又有四方信士及熱心人士,籌資出力,二千多萬建築經費,均來自樂意支助及自動捐獻。眾志成城,肯堂肯構,於是重建工程得以如期完成。

    七十六年(1987),為服務日增的信士和遊客,董監事會倡議,將原有逼側簡單的招待所改建為香客大樓,七十八年(1989)樓成,命名為「文武廟附設景聖樓大飯店」,提供各種餐飲住宿的服務。景聖樓矗立於日月潭畔,是絕佳的渡假飯店。八十八年(1999)九月二十一日凌晨,魚池地區發生芮氏7.8級大地震,瞬間地坼山崩,文武廟廟埕坼裂,前殿塌陷毀損,鐘樓倒塌,中後二殿結構損毀。附設的景聖樓半倒。此即令人言之色變的臺灣「九二一」大地震。逢此巨變,雖然人心惶惶。而本廟董事會處變不驚,決議積極整建。執行人等戮力策畫,奔波籌款。整建經費除向銀行申貸之外,蒙受日月潭國家風景管理處、南投縣政府、臺電電源開發基金會補助經費,遊客信眾及友廟的資助也居功厥偉。終於九十二年(2003)整建完成,並於廟埕樹立「贔屭馱石碑」,感謝各界協助整建的功德。

    整建期間,問題重重,諸如:新舊建材的融合,原有形貌的維護,防震能力的加強,原本工作的延續…執事人員一一克服,更力圖盡美盡善。整修完成之後,歷劫之蹟泯除,弘偉氣象復振,信眾遊客倍增,象徵本廟的可長可久。溯其源始,詳其流變,文武廟乃由蕞爾兩小廟所組成,初始之簡單狹隘,重建為恢弘雄大。大地震的毀傷,適足為新氣象和格局的啟迪。源始流變,其貌雖不同,而其精神則始終一貫。此即「文能安境,武能定國」,為信士所仰,乃百姓所愛的精神。故能忠昭日月,義貫乾坤,與靈山勝水共千秋也。

  • 日月潭文武廟沿革

    日月潭地處台灣中心,隸屬南投縣魚池鄉水社村,原為天然湖,環湖皆山、連峰疊嶂,與潭水漣漪相掩映,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氣候之佳、風景之美中外馳名。

    民國二十一年台灣電力公司利用該潭建壩儲水發電,二十三年完成,潭面寬八百餘公頃,水位高七十尺,潭畔居民二佰餘戶,耕地水田壹佰八十公頃淪為水域,當時水社村水社巷有龍鳳宮,北吉巷有益化堂,經二廟管理人黃佛緣、黃海及黃拱之同意,並由鄉公所召開村民大會,議決二廟廟產由電力公司收買,所得款項擇地另建文武廟,合祀孔子、關帝,並作移村紀念,

    乃推選當時之魚池鄉長陳金龍為主任委員、黃火爐為副主任委員,黃佛緣、黃朝來、黃阿珠、賴江河為常務委員,地方人士三十六人為委員,積極籌建。是年六月申請募款,並領用潭北山腰保安林為廟址,十一月興工,二十七年六月八日竣工,歷時四載。嗣為適應事實需要,遵照省令規定於民國四十七年成立管理委員會,訂立章程及辦事細則,以為處理及擴展廟務之依據,五十三年籌建招待所,同年五月自省道至廟前由兵工開拓道路,鋪築柏油面,十月通車,五十五年縣政府建設廟前碼頭,水路交通相繼完成,遊客稱便。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起舉行三天法會,慶祝遷廟三十週年紀念及招待所落成,四方雲集,盛極一時。

    民國五十六年五月改選第三屆管理委員會後,僉以日月潭發展迅速,本廟舊址狹隘,建築簡陋,非重建不足以資配合,乃開始籌劃。先將管理委員會改組為財團法人登記,成立董監事會,內設經理,並分總務、財務、工程、祭祀、募捐等組分別管理廟務,同時從事重建工作,重建工程於民國五十八年十月正式開工,旋於重建範圍擴大,重建時間縮短,業務繁忙,人手不足,非網羅熱心地方公益仕紳參加,不足以資因應,乃於翌年四月成立重建執行委員會專司其事,內設正副主委,總幹事,並分組執行業務,由於分工適當,配合良好,大部份工程提早完成,至六十一年一月三日鎮座安香後,工程告一段落,乃將重建執行委員會裁撤,業務移歸董監事會接辦。同時五月改選第二屆董監事會繼續辦理廟務及未了零星工程,至六十四年十二月重建工程全部完成,正式舉行落成大典。名潭古剎,數十年間,幾番變更,規模格局,逐次增新,氣象自有不同其為民之所好則一也。

    財團法人日月潭文武廟第二屆董監事會

  • 重建時期

    「文武廟」於民國四十七年(1958),為適應實際需要,並遵照政府規定,成立管理委員會,由洪振諒先生擔任第一屆主任委員。訂立章程及辦事細則,作為廟務管理及推廣的依據。民國五十三年(1964),籌建招待所,越明年招待所落成,湖邊碼頭及登天梯也完成,水陸交通便捷,香客日增。

    逢民國五十六年(1967),管理委員會鑒於香客前來參拜的數量大增,廟庭及腹地狹小,而廟又已舊,亟需重建。於是在民國五十七年(1968),將管理委員會改組為財團法人制,成立董事會,定名為「財團法人臺灣省日月潭文武廟」。董事會負責管理廟務,並推動重建工作。重建工程於民國五十八年(1969)八月展開,邀請當時南投縣長林洋港先生破土,正式開工。由於工程浩大,人力及經費所需甚殷,於是廣邀地方熱心人士共襄盛舉,得到熱烈的回應。木業鉅子孫海先生支援推土機整地,其一例也。而政府當局對本廟的重建,期許甚高,多方支援,亦為一大助力。乃因擘畫精細,分工合作良好,工程進行順利。六十年主體建築已大部完成,民國六十一年(1972)一月舉行鎮座安香典禮。 嗣後續辦零星工程,美化環境,而於民國六十五年(1976)正式落成。基地面積一點零五四九公頃,建築物面積一千零六十一坪,總工程費二千一百五十餘萬。所用木石材料之貴,雕刻技術之精美,就當時寺廟建築而言,實無出其右。殿宇輝煌,格局弘闊,文武廟乃氣象一新。

    重建期間,政府最高當局的重視和支援,是使工程得以儘快完成的主因。開工之初,總統 蔣公親臨本廟基地,垂詢工程狀況,諭示:氣魄要大,廟埕宜寬,並以「前、中、後三殿式」中國北朝式宮殿建築興建。武殿奉祀關聖帝君與岳武穆王,文殿奉祀至聖先師孔子。依據諭示,如此浩大的工程,本來計畫要經十年才能完工。而 蔣公巡狩日月潭之際,曾七度幸臨,詢問工程進度及經費籌措情形,並面喻縮短建築期限,希望在建國六十周年時完成,復諭示有關首長酌予支援。蒙時任省政府主席黃杰先生及接任陳大慶先生、省議會議長謝東閔先生、臺北市長高玉樹先生、南投縣長林洋港先生等,多所鼓勵支持。又有十方信士及熱心人士,籌資出力,二千多萬建築經費,均來自樂意支助及自動捐獻。眾志成城,肯堂肯構,於是重建工程得以如期完成。

    民國七十六年(1987),為服務日增的信士和遊客,董監事會倡議,將原有簡單的招待所改建為香客大樓,民國七十八年(1989)樓成,命名為「文武廟附設景聖樓大飯店」,提供各種餐飲住宿的服務。景聖樓矗立於日月潭畔,是絕佳的渡假飯店。

  • 整建時期

    民國八十八年(1999)九月二十一日凌晨,魚池地區發生芮氏7.3級大地震,瞬間地坼山崩,文武廟廟埕坼裂,前殿塌陷毀損,鐘樓倒塌,中後二殿結構損毀。附設的景聖樓半倒。此即令人言之色變的臺灣「九二一」地震。

    逢此巨變,雖然人心惶惶。而本廟董事會處變不驚,決議積極整建。執行人等戮力策畫,奔波籌款。整建經費除向銀行申貸之外,蒙受日月潭國家風景管理處、南投縣政府、臺電電源開發基金會補助經費,遊客信眾及友廟的資助也居功厥偉。終於九十二年(2003)整建完成,並於廟埕樹立「贔屭馱石碑」,感謝各界協助整建的功德。   整建期間,問題重重,諸如:新舊建材的融合,原有形貌的維護,防震能力的加強,原本工作的延續,執事人員一一克服,更力圖盡美盡善。整修完成之後,歷劫之蹟泯除,弘偉氣象復振,信眾遊客倍增,象徵本廟的可長可久。

    溯其源始,詳其流變,文武廟乃由蕞爾兩小廟所組成,初始之簡單狹隘,重建為恢弘雄大。大地震的毀傷,適足為新氣象和格局的啟迪。源始流變,其貌雖不同,而其精神則始終一貫。此即「文能安境,武能定國」,為信士所仰,乃百姓所愛的精神。故能忠昭日月,義貫乾坤,與靈山勝水共千秋也。

  • 日月潭文武廟創建略記

    「溯自道光年間,五城之拓開越崙山,始發現有珠潭浮嶼,即台灣八景絕勝之名區,由來久矣。回想當日,兇番霸據而居,今朝皇道敷施,蕞爾之微區,遂化著天然之勝概。 千古上之隱處有人,千古下之遨遊者有眾。

    杵音和歌於夏日,酌酒聯詠乎秋風。漁人搖舟唱晚,水鳥展翼銜波,墨客騷人興懷把筆,醉月飛觴,流連忘返,比之瀛洲蓬島,無此佳勝也。

    然以電力工事竣功,潭面水漲,住民移轉,而龍鳳宮、益化堂之廟宇,相繼撤廢。諸同志目擊心傷,且承神指示,議建以文武廟,士子等竭力募金寄附,眾擎易舉,果得廟宇竣成,美輪美奐,乃於戊寅荔月八日,舉行盛大落成式,而神光顯化,感德沐恩,高無可答,故於此地,藉助溪山之勝,求為神仙之居,同人之願也,是為誌」。

    魚池庄庄長兼建廟籌建委員長 陳金龍 謹識
    歲 次 戊 寅(一九三八)年 六 月 八 日(民國二十七年)

  • 日月潭文武廟重建略記

    文武廟自民國二十七年遷建於日月潭北山後。因背山面湖,地勢雄勝,風景秀麗,且著靈應,成為附近住民信仰中心,香火甚 盛。惟以建築年久,風雨侵蝕,台灣光復後,雖屢經葺,仍嫌簡陋,亦缺莊嚴。

    為配合觀光事業發展,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經本廟第一屆董監事會於民國五十八年間 決定重建。

    承木業鉅子孫 海先生派推土機協助整地,適植總統 蔣公蒞臨基地,垂詢改建情況,並諭示「氣魄要大、廟埕要寬、並分前後殿、前殿祀武聖關、岳, 後殿奉祀至聖孔子」等,繼蒙台灣省政府黃主席杰蒞臨視察,並核定以「北朝式」格局建築,乃於是年八月十六日請由林縣長洋港破土開工,重建工程於蔫開始。

    其實因工程龐大,需費浩繁。一時無法籌措,遂暫定時程為十年完成。施工以來總統 蔣公每於駐驛日月潭時蒞臨巡視,垂詢工程概況以及經費籌措情形,復奉面諭: 宜縮短期限,於全國慶祝建國六十週年時完成,復蒙諭知有關首長酌予支援,當承省政府陳故主席大慶、徐秘書長鼐、省議會謝議長東閔、台北市政府高市長玉樹、 縣政府林縣長洋港、歐代縣長樹文、涵碧樓施主任長雲暨各界多所鼓勵協助,施工期間,各執事人員,亦盡心盡力,合作無間,工程進行至為順利,終於民國六十年 底完成,六十一年一月三日舉行鎮座安香大典,未了零星工程及環境美化則交由新選之第二屆董監事會繼續辦理,綜計此次重建工程,為時三載,總工程費達新台幣 貳仟壹佰伍拾餘萬元,均來自各方之樂意支助與善男信女之自動捐款。而工程之宏偉,風格之高雅,木石材料之名貴,彫刻技術之精美,就目前台灣所有寺廟而言, 實無有出其右者。自茲日月潭之湖光山色,文武廟之暮鼓晨鐘,更相得而益彰矣。為表感謝,並垂久遠,將立碑紀略,附刻第一、二屆董監事及重建執行委員會委員 暨執行人員芳名於后。

    第一屆董監事會
    董 事 長:許清和
    副董事長:陳永秋
    常務董事:許錦田、王順財、吳坤、溫維彩、謝槐俊

    董事:洪振諒、黃登鳳、張文環、賴江河、黃文財、沈再盛、黃結尾、蘇樹木、王茂松、鄭錦水、黃文連、陳春下、吳貴丁、石啟章、陳順得、林榮貴、蘇木賜、王順吉、韓金全、何英海
    常務監事:黃建麟、許錦田、黃文財
    監事:林阿善、黃純仁、吳萬此、陳永秋

    顧問:林洋港

    第二屆董監事會暨執事人員芳名
    董 事 長:許清和
    副董事長:洪振諒、黃登鳳
    常務董事:黃傳崇、黃文財、許錦田、蘇樹木
    董事:韓金全、何英乾、張順固、王秋郎、蔡鐵龍、許元發、黃文連、王茂松
    常務監事:黃建麟
    監事:魏寬財、王添丁、黃純仁、劉任聘

    顧問:林洋港、孫海
    經理:黃傳崇
    副 經 理:王秋郎

    文武廟重建執行委員會委員暨執事人員芳名
    主任委員:許清和
    副主任委員:洪振諒、黃登鳳
    常務委員:羅銀漢、黃文財、許錦田、賴江河、張文環
    委員:孫海、黃傳崇、何英乾、黃建麟、蘇樹木、張順固、王迺興、陳春下、陳南要、井 石振雄
    總幹事兼總務:許錦田

    採購組長:黃文財

    工程組長:石振雄

    募捐組長:黃傳崇
    現場監督:王鉛欽、張天成
    設 計 者:謝自南

    承包:蕭萬盛
    財團法人台灣省日月潭文武廟
    中華民國六十五年一月三十日

  • 九二一整建略記

    民國八十八年的九二一大地震,重創臺灣各地,而南投在震央,損傷尤鉅。本廟在地坼天崩之餘,斷柱殘垣不忍卒睹。為使眾神降臨有所安住的地方。

    信眾鄉親心靈得寄,勢須整建。而大難之餘,人力侷促,經費困難,整建又須大筆人力物力。

    本廟除卻尋常開支,平日多用心於公益,存款無多。逢此鉅變,真令人不知所措。幸賴本廟董監事諸公,及執事同仁,在董事長領導下,戮力同心,銳志整建。本人忝居末行,奉命奔走,四年之餘,與同仁辛苦倍嚐,斑斑血淚,點滴在心。幸得道多助,得有政府機關、地方單位補助,及四方信眾大德的捐輸,卒成整建大事。

    本廟由此面目一新,氣象更為恢宏,虔祝可長可久,大業千秋。本人感觸既多,感激更重,爰將經過大事略記於次。民國八十八年九月二十一日凌晨一點四十七分,發生芮氏七點八規模大地震,造成廟方鼓樓、涼亭倒塌,拜殿、武聖殿、大成殿因短柱效應鋼筋彎曲裸露,香客大樓受周邊駁坎擠壓亦不能倖免,受損嚴重。

    凌晨,香客大樓工作人員立刻應變,將旅行團六十四位旅客疏散到廟區安全地帶,並假香客大樓前庭造飯,安排早餐。隨即派員瞭解連外路況後,於午前護送旅行團轉赴台中。旅行團領隊及旅客均認為非常幸運,並肯定本廟所作應變措施。因飯店水電線路均受損,於是逐一清理庫存物品,並迅速適當處置。

    廟區部份,將販賣部無損傷藝品先行清理,放置於辦公室,並動員清理掉落石塊。由於六級以上餘震不斷,造成各殿建物加劇損害,為顧及人員安全,暫時將廟門關閉,三川牌樓進出處並以黃色警戒帶正式封閉。

    震後四天(九月二十五日),召集董監事舉行緊急會議,研商善後工作,為能迅速處理緊急事宜,成立應變小組。成員有張董事長、常務董事古○生、王○連、賴○忠,董事劉○欽、張○標、羅○虎,監事廖○輝、梁○裕等人擔任。並於八十八年十月十日與十月二十九日,先後舉行應變小組會議決議,原議定舉行「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二五四九週年聖誕」相關活動全面停辦。販賣部、香客大樓存貨,盡速聯絡協調貨主廠商辦理退貨。生財器具及物品集中存放於安全地方,俟建物鑑定後再作處理。

    香客大樓之檢驗,先連絡原設計者曹○雄建築師勘驗,並循行政程序公聘結構技師、土木、建築師,但曹○雄建築師透過埔里前代表會主席劉○興先生,告知無法幫忙,請另委他人處理,期間蒞廟勘驗團隊有中○、天○、上○、正○、震○、漢○、壬○、賀○、嘉○、新○等工程顧問公司,經各團隊確認香客大樓、拜殿、鼓樓、涼亭等為危樓,遂請張董事長以鄉代表會主席公職關係,陳請九二一重建委員會補助鄉公所拆除,俾免廟方需再負擔拆除及廢料清運費用。

    震後蒞廟視察長官,計有行政院副院長劉○玄、政務委員黃○洲、交通部次長陳○圮、毛○國次長、觀光局張○勞局長、省府主席趙○博、經建會主委江○坤、日本東京知事石原慎太郎等蒞廟關心。香客大樓及廟區販賣部,確定無法繼續營運,廟務人員留置尤○惠、張○標、楊○華、顏○梅、吳○宇、游○土、蔡○蓉與本人外(另有景聖樓吳○山、許○寶協助善後緊急工作後離職),留守人員依性向與承辦工作,重新規範工作職掌及待遇,原薪均予以減半。

    八十八年十月十五日起重新運作,負起重建工作,幸喜有這幾位同仁均能共體時艱,同甘共苦,堅苦卓絕,陪同渡過艱苦歲月。其餘人員均予以遣散,並依本廟人事管理辦法規定,發給資遣費,香客大樓2,815,225元,廟務及販賣部3,095,454元,其中賴○惠、尤○鈴、陳○玲三人將所得資遣費全數捐出,充為重建基金,另有員工將八十八年一月至八月份工作獎金計410,000元全數捐出,金額雖不多,但令人感動。鑒於餘震不斷,為使建築物損害不再惡化,基於安全考量,先後以新台幣396,000元,委請昱○營造公司補強並修理三川山門至粗坏。同年十二月七日以新台幣1,700,000元,請天○企業承包廟建物結構支撐工程,共用八十七支鋼樑,以四個月為期,超過時間每個月支付租金70,000元,該項工程申請台灣電力公司開發電源基金會,補助新台幣1,200,000元。

    拜殿及武聖殿藻井(結網),其材質均為台灣檜木、牛樟,屬珍貴材料、為免整修時損害,於十二月十日以新台幣1,560,000元,委請龍○木雕行承包拆卸並復建安裝,拆除後由於數量繁雜,為避免混淆,逕向斗南唐○華先生採購200個塑膠簍,該廠商親自送貨到廟門口,目睹廟況當場將200個簍框捐獻協助,令人動容。

  • 文武廟震後整建紀念碑文

    文武廟雄踞日月潭之濱,宏偉渾穆,氣象不凡,有忠昭日月,道貫古今之精神格局,乃我信眾及遊人心靈之所寄也。豈意天威難測,民國八十八年九二一巨震來襲。

    堅實之建築,亦不能免。廟之鼓樓及涼亭倒塌,前殿傾斜,香客大樓重創,武聖及大成二殿短柱折損,其餘損害則難以縷述。一片殘垣碎瓦,令人怵目驚心!遭逢巨災,董事會處變不驚,審慎研商整建大計。經參考建築及結構專家多次勘驗之結果,及為保持建築原貌,遂決議:倒塌部分重建,損傷部分則以先進技術修復補強。

    然整建經費估算逾億,本廟經費除尋常開支之外,復積極投入公益事業,恆產不多。於是掌握工程之輕重緩急,及戮力籌措經費,乃為董事會整建計畫之兩大主軸。

    由於震災嚴峻,百廢待興,經費之籌措益顯艱困。經第八、九兩屆董事會竭盡心力,爭取政府及其他單位之補助,銀行貸款,信眾與遊客捐款,乃至向董監事借支。務期積少成多,聚流為海,以成此大計也。工程方面,則先作建築結構體安全緊急支撐,次修香客大樓,及早營運。繼修大成、武聖殿,前殿之復元及其他重建居殿焉。 幸經各界慷慨解囊,熱心紓困,經費陸續匯入。其最著者如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促進電源開發協助基金會、南投縣政府之補助,惠我極多,而信眾與遊客之捐贈,亦居功甚偉。費用既足,董事會又積極推動,章法井然,復有專家業者主持其事,歷經四年,各部分工程依序完成,於民國九十二年九月二十一日竣工,並舉辦慶成法會,文武廟之原貌重現焉。 廟存舊制,其意維新。地坼屋傾,其命由天,整理光復,其治在人。

    傾頹之際,胥賴我董事會之精勤,政府及社會各界之照拂,群策群力,黽勉同心,方有今日之規模也。廟前俯對名潭,或波光瀲灩,或遙岑迷濛,朝觀夕賞,盪胸沁心,固吾人之所樂也。徜徉殿堂,若進而深思文聖、武聖之道,激勵文能 經國,武能任棟之宏願,更為吾人之所寶也。是為記。

  • 文武廟重建見聞錄

    文武廟有今天宏偉的規模,肇基於昔時的重建。撫今追昔,歲月滄桑,有很多的所見所聞,還深深的銘記在心理,值得留念。

    原有的文武廟,由於信士愈多,香火日盛,顯得狹小擁擠。於是管理委員會決定重建。當時適逢第三屆委員會改組,改組的方式是「人選神定」,先在各村推出人選,而後在神前擲杯確定。委員會確定,主委是許清和先生,於是積極推動重建事宜。主委許清和和陳南要先生,到高雄拜訪設計師謝自南先生,謝先生是專門蓋廟的設計師,有很多蓋廟的經驗,高雄的太子廟(三鳳宮)就是他設計的。設計所需經費為10萬元,後來謝先生只收5萬元,5萬元捐給廟方。

    設計圖完成後,正好省主席黃杰蒞廟,委員會將圖呈閱,並請示屋頂是南朝式或北朝式?黃主席說:「北朝式」。所以現在的文武廟,屋頂都是北朝式,至於廟內,大成殿是北朝式,委員會將前殿和中殿設為南朝式,因為南朝式有雕刻。

    重建的前期作業,始於民國五十六年。由於沒有經費,於是申請貸款和勸募,委員們拿著勸募簿,到處去募款。委員們在勸募前,大多先行捐款,起帶頭作用。其次是整地,廟宇是蓋在斜坡上,整地不易,水里的富商孫海先生,慨然相助,他派一部推土機,連同司機,前來整土。廟方只提供司機的吃、住,不需付租金。在機器的幫忙下,逐步整出三殿的基地。

    民國五十七年八月,吉時良辰,邀請南投縣長林洋港先生,主持重建的破土典禮。

    當時廟前的道路正在拓寬,徵用舊廟的土地,補助款領到29萬元,對建廟不無小補。而拓路的工人,公路局的技工,住在本廟的招待所,我們收取食宿的費用。面對龐大的建廟經費,這些收入都顯得很微薄。所以廟裡的工作人員,都是義務奉獻,沒有支領薪水。尤其是廟祝,整天工作,也是奉獻。現任總經理黃宋華先生的叔公黃朝來先生,就自己帶米來擔任廟祝,其熱忱令人敬佩。

    大約募集到100多萬元後,開始發包。登報徵求有營建執照,並有建廟經驗的廠商,完成簽約手續。原則上,水泥、鋼筋的建材,由廟裡自購,技術、人工、器具則由廠商負責。

    工程開始進行後,發現必須有專人指揮協調,才會有效率。經與林洋港縣長商量,他說可以在管理委員會裡,選擇幾位熱心負責的人士,組成重建委員會,我們依指示組成,並作分工,如工程組、總務組、會計組…各司其職。適逢政府規定寺廟的組織須是財團法人,於是改組管理委員會,為第一屆董事會。董事長為許清和先生,副董事長為黃登鳳先生和洪振諒先生。洪先生為地方望族,當過鄉民代表,他為了督導工程,長期住在廟裡,一個月才回家一二次。在重建委員會主導,董事會襄助之下,大家為重建用心用力。

    由於經費和人力的限制,初步的計畫,以十年為期。邊募款,邊施工。後來卻在期年之間完工,乃緣於一個意想不到的奧蹟。

    五十九年六月,先總統蔣中正先生駐蹕在日月潭,要停留到雙十節,時時會坐船出來看看。當時董事長吩咐,廟內要有負責人留住,以免總統來時沒人接待。總統真的來了!接待的是包商蕭萬盛先生。總統問:「這間廟要怎樣蓋?」答:「委員會計畫蓋漂亮一點,共有三殿」。又問:「要蓋多久?」答:「十年」。「為什麼要蓋那麼久?」「沒有錢」。

    總統一聽此言,頗為難過。可能是那時日月潭的觀光客很多,尤以十月回國的華僑特別多,一間廟要蓋十年,觀感不佳。總統回到涵碧樓之後,立即交待召開會議,縣長、董事長、副董事長都去參加,說明十年蓋廟計畫,是因為經費不足。總統指示:蓋廟的工程要立即進行,六十年底一定要完成。至於經費,有關單位要鼎力幫忙。這個指示,讓重建委員會十分緊張,害怕緊迫的時限不能完成工作。

    十月,省政府召開會議,指定董事長和林縣長要參加,我陪董事長一起去。在省府大樓會議室開會,由省府徐鼐秘書長主持。會中決議總統交辦事項,文武廟的重建,一定要在六十年底完成。省府補助200萬元,以日月潭風景區補助款的名義核銷。林縣長請國民黨中央黨部幫忙,爭取到補助100萬元。林務局補助100萬元,電力公司補助100萬元。

    有了這500萬的補助款,建廟的基金厎定,於是工程積極進行。後來又透過林縣長,向木材富商孫海先生請求捐助。孫先生樂捐200萬元,就以這筆錢,向他購買建廟所需的檜木。

    工程進行時,最大的問題,還是資金的籌措和調度。省府的補助款撥下的時間,不一定趕得上購買建材和廠商的付款。募款也不是穩定進帳。緊急時還得借貸支應。林縣長對重建工程非常關懷,除了縣府有補助款外,他當建設廳長時,還向大企業及銀行勸募150萬元。他的熱心,令人永遠銘記。

    其次,廟的格局雖已在計畫之中,殿內神明的雕塑及安置,樑柱藻井的雕刻,桌案禮器的購置等,都要審慎規畫。於是我們到各個名廟去參觀請問,也到處去尋求雕刻彩繪的師傅。更遠到花蓮,去採購大理石和青石,作為石雕的材料。

    除了本廟的努力之外,還有熱心的人士或企業捐贈。如牌樓由黑松汽水捐贈;廟埕的大石獅子,是新光企業故董事長吳火獅先生捐贈;武聖殿前雙龍護珠龍陛、石柱、麒麟等,由建國技術學院校長吳聯星先生捐贈;大成殿的九龍搶珠,由彰化銀行董事長張聘三及張伯欣捐贈;籤詩由第一銀行董事長黃朝琴先生捐贈。其他大小捐贈,則難以詳述。

    在神力的護持,奇異妙的奧蹟下,經重建委員會的努力,各界人力和物力的贊助,耗資兩千萬元,文武廟如期完成。

    重建已事隔四十多年,後來還加上921大地震後的整建,但是往事歷歷,猶在目前。所謂天人同心,眾志成城,在文武廟的重建上,得到了驗證。

    武廟重建見聞錄 許錦田鄉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