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廟介紹

文武廟介紹
-
日月潭文武廟 文武廟,位於日月潭北面山腰,座西向東,攬群山為左右,以名潭為前庭,格局壯麗,氣象宏大。
由潭面仰望,但見文武廟踞高臨下,威儀赫赫。從山頂俯視,則見廟址敞朗,座落平穩,意態寬舒。明顯的看出,本廟具有風水之美,地利之便。而群山疊翠,四時花開,山形有如本廟的左右雙手,環抱遠天。名潭則碧波千頃,映照日月,成為本廟開闊美好的前庭。 文武廟有壯觀的正門「三川牌樓」,其後是宏大的廟埕廣場。由廟埕拾階而上,即是本廟的主體建築。
前後共有三殿,依序為拜殿、武聖殿、大成殿。其布局疏落有緻,而結構謹嚴有序,黃瓦紅柱的崇高廟殿,襯以美麗芬芳的後山園林,其氣象讓人欽仰,也使人親近。 融合南北建築風格,是本廟的特色。建築用料名貴,施工細緻,雕工精美,在臺灣廟宇中,具有很大的特色。
正門「三川牌樓」是北式牌樓,「秀面」在九二一大地震前為臺灣觀音石,震後改為青斗石。屋頂為重檐歇山頂,「正脊」兩邊各有一「鴟吻」,「垂脊」瑞獸前頭「仙人指路」,「出檐」「斗拱」簡單大方。 廟埕是寬敞宏闊的廣場,各種活動和慶典都在這兒舉行。尤其是民俗活動,最為熱鬧,也最具意義,其中以每年的關聖帝君聖誕,更為隆重。廟埕左右有兩座石雕巨獅,是新光集團老家長吳火獅先生捐贈。此巨獅全臺僅有三座,本廟所有是其中最大的。 文武廟是以「三進三殿,兩廂兩廊」的格局興建,第一進即為拜殿。拜殿是本廟前殿,巍峨矗立。其左右兩側為鐘鼓樓,拜殿「步口」眾神,「結網」雕工複雜華麗,為南式建築中特有的裝飾,與北式建築的「斗拱」大異其趣。屋頂屬「北式重簷歇山頂」,值得一提的,是脊梁的瑞獸中出現了大象,而北式建築代表的紫禁城,其瑞獸是龍、鳳、獅、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斗牛、行什等,獨缺大象。脊梁瑞獸雕塑精美,值得細細觀賞。簷下「吊筒」「花籃」「雀替」用色華麗,是南方建築的特色。 從廟埕看拜殿二樓,有「聖旨牌」,上題「水雲宮」。
「水雲宮」裡供奉著開基神祇,即清未及日據時期的「益化堂」和「龍鳳宮」的神明。當時的信眾認為神明相當靈驗,有生活的疑惑,可請求「籤詩」解惑,生病時可開「藥籤」醫病。 拜殿為五開門,門板有雕工細膩的門神「秦叔實」與「尉遲恭」,及老少太監手捧眾物,象徵「吉祥如意」「富貴長春」「加冠晉爵」。 中門有一對「石鼓」,其一為邵族長老毛王爺所奉獻。步口兩側有一對古典可愛的小麒麟,其一為中臺興化工所捐贈。一對雄武的大麒麟,為板橋信士賴來增先生所敬獻。
進入拜殿,屋頂天花板由「圓型結網」與九個「方型結網」所組成。橫樑彩繪以中國傳說故事為主,立柱上方有「龍頭插角」或稱「雀替」。 步出拜殿,可見一「雙龍搶珠」的「龍蟠」,這是由大明機械吳聯星董事長所奉獻。 由「蟠龍」循龍陛而上「基臺」,仰望武聖殿,屋頂是「重檐歇山頂」,重檐第一檐簷下為北式「紫禁城式斗拱」,第二簷簷下為「南式眾神結網」,南北組合,別有趣味。 殿前有「丹墀」,是進行祭拜的重要空間。 武聖殿的「步口」,上方由十六個「四方結網」構成美麗複雜的天花板。
「結網」下有「獅座」,這基座以南式建築的「虎、豹、獅、象」為主,又增添其他的神仙和瑞獸。橫樑「步通」以《三國演義》故事為彩繪題材,以《封神榜》故事雕刻於其上,甚為精美。「步口」立柱的「雀替」為北式設計。 殿內的南式「龍頭插角」,雕工精美。有一斗大的「圓型結網」,疊斗十四層,頂部為「龍形含珠」,都以珍貴的檜木和牛樟雕成,是文武廟中最大的「圓型結網」。殿內「神龕」、「金柱」、「斗拱」、「網目」,用材與雕工講究,值得仔細欣賞。
殿內華貴莊嚴的神龕,祀關聖帝君、岳武穆王。關聖帝君法相威武莊嚴,紅面美髯,炯炯的眼神正氣凜然,鎮座於左。岳武穆王剛毅沈穩,忠直的目光中蘊蓄韜略,鎮座於右。二位武聖合祀,精神千秋輝映,意義不凡。從祀諸神為關平和周倉,左龕奉祀都城隍爺,右龕奉祀福德正神。 諸神的威儀赫赫,保境安民,和大殿的美侖美奐,華麗典重,構成武聖殿的崇高地位,是民眾的信仰中心。
文武廟的第三進即「大成殿」,首先看到的是「九龍戲珠」的「龍蟠」,「基臺」下方,是孔子周遊列國的水泥浮雕。 大成殿屋頂為「重檐廡殿頂」,和武聖殿的「重檐歇山頂」不同。殿闢三門,採朱紅木造,稱為「版門」。中央有一對獸面銅環,稱為「椒圖」,為傳說中的龍九,與門神同具有驅魔避邪的功能。 大成殿主祀至聖先師孔子與四聖,正龕安奉孔子,神像複製於北京紫禁城國廟。溫良恭讓,儼然雅正,流露著萬世師表的典型。左龕供奉復聖顏子、述聖子思子,右龕供奉宗聖曾子、亞聖孟子。左右壁上刻立七十二位賢弟子,及歷代發揚道統的賢哲。進入殿中,克己復禮,修齊治平的儒教風範,隱然在焉。 本殿是膜拜的廟宇,也是學道的殿堂,廟中設有「孔子聖籤」,為學子開智解惑。每至開學之日,大考之時,父母攜著學子前來請益禮拜,絡繹不絕。
日月潭的文武廟的「大成殿」,是全臺惟一不關門的孔廟,象徵孔子有教無類的精神。依孔廟的禮節,需由「黌門」進入,再過「禮門」。如果當地有學子考中狀元,才可建造「正門」,因此「正門」又稱「狀元門」。這種設計,喻示學子要讀四書五經,修習孔子的聖教,惟有進「黌」研習,並無捷徑。 「大成殿」二樓為「文武廟歷史影像館」,館內展示本廟的歷史照片。三樓為觀景臺,是眺望日月潭的最佳景點。
大成殿右偏殿為「月老寒拾殿」,主祀月老星君、和合二仙、少司命。月老尊神乃華夏民族祈佑姻緣美滿之神祇,杭州老玉皇宮所敬奉之月老神緣起唐代、宋、明、清以降,信奉日盛。尤以每年八月十五神之聖誕日,十方信士攜眷叩拜蔚然成風,兩岸和平、蒼生所願、中華文明血脈相承。
南投縣長林明溱念廣大信眾祈願美滿姻緣之誠,促成杭州老玉皇宮與日月潭文武廟締結友好,張德林董事長玉成此事前往杭州老玉皇宮恭迎月老尊神回廟奉祀。敬擇吉日,禮請杭州市道教協會會長董中基,率老玉皇宮道眾為殿內月老尊神、和合二仙、少司命開光祈福,人稟虔誠之意,神有廣庇之恩,唯願月老信眾,婚姻美滿,闔家幸福,子孫綿延。
大成殿左偏殿為「藥師延壽殿」,主祀藥師琉璃光如來,從祀日光菩薩、月光菩薩。文武廟2017年在南投縣長林明溱牽線下,迎請杭州西湖的老玉皇宮月老尊神延靈安奉,於2019年張德林董事長再率團隊,從浙江湖州市碧岩禪寺迎請藥師佛延靈安奉於「藥師延壽殿」,並於同年12月24日舉行東方三聖安座開光大典。
浙江湖州市碧岩禪寺據傳始建於東晉,謝安向西域高僧請的首部 《藥師琉璃光經》即供奉於此,兩岸2006年起以文化藝術、宗教等活動展開交流,碧岩禪寺住持體禪法師曾拜訪日月潭文武廟,敬贈廟方二尺六藥師琉璃佛藝術塑像。由此讓張德林董事長萌生供奉藥師佛的念頭,後在縣長林明溱的支持與促成之下,迎請藥師佛等東方三聖事宜獲得首肯,並委請知名琉璃藝術家李鋒燒製四尺琉璃藥師佛及左右護持日月光菩薩。他帶領創作團隊,經過平面設計、立體造型、澆模製作、臘模製作、石膏模製作、進爐燒制、打磨噴砂、拋光處理、彩繪貼金等複雜工藝,歷時一三七天三二八八小時,製作出世間獨一無二的藥師琉璃光如來佛像和日月光菩薩琉璃像。
藥師佛安奉日月潭文武廟,相信不久的將來,必能普照眾生,佑眾生身體安康,為兩岸的藥師佛信仰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樑,也為敬贈藥師琉璃佛結下了殊勝的因緣。
文武廟的後方,建有後山花園,是一個環廟步道。園裡有個八角涼亭,以「圓攢頂」配上「八角攢尖頭」,型式特別,頗為精緻,可供遊客駐足。在此亭上,觀賞日月潭風光,享受楠木森林浴,怡情悅性,歌詠而歸。 每逢關聖帝君、岳武穆王聖誕等廟會,或學子來廟叩求孔聖開啟睿智之時,但見信徒雲集,人聲鼎沸。平日則見遊客紛紛,瞻仰宏偉的建築,及壯麗的風景。文武廟實集信仰、文化、旅遊於一身。造化鍾神,人文薈萃,文武廟美哉盛哉! -
台灣第一華表 日月潭文武廟後山江南林園水池旁將矗立原石雕鑿蟠龍台灣最高華表,柱高十五餘米。
華表旁為儒家思想大門 - 櫺星門,窗櫺蟠龍,花鳥祥獸雕工極為精細。華表與櫺星門工程是目前台灣最為雄偉與最高的原石雕刻宗教藝術,也是蒞潭觀景的拍照最佳去處。
華表 - 為凡間向天上神佛告狀溝通之神器,有翅膀的巨大龍柱,頂端立有神獸,越是巨大越是迅速靈驗,相傳古時有百姓蒙受不平之冤,可立華表前向天神告狀,天神查明實情後,將幫助洗刷冤屈。
櫺星門 - 為廟宇中軸線上的牌樓,天上文星《文昌帝君、魁星…等》下凡必經之門。古代相傳有一學子,於櫺星門前立志訂定求學目標,巧遇下凡文星,回家後積極準備應試,得到文星幫助,順利完成求學目標。當您欣賞櫺星門時,也別忘記訂定求學目標,或許您也可以順利得到神佛護佑與幫忙。
-
日月潭文武廟簡介 清未時期先民入境開墾,在水沙連潭畔(今日月潭)建有「龍鳳宮」與「益化堂」,是古時日月潭地區民眾的信仰中心。龍鳳宮主祀慚愧祖師與玄天上帝;益化堂奉祀三恩主、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司命真君、文昌帝君等,這兩座廟宇乃是日月潭文武廟之由來。日據大正八年(一九一九)「台灣總督府」動工興建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引濁水溪溪水注潭,以日月潭第一發電所產生動力發電(今大觀電廠),為台灣最大水力發電工程;完工後畔聚落及耕地全部淪為水域,居民四處搬遷,該二廟廟產則由電力公司收購;經兩廟管協同庄長召開庄民大會,議決將款項擇地另建新廟,獲日府駐台總督,“小林躋造”核定兩期廟合祀遷建現址。日據昭和九年(一九三四)新廟於潭北松柏崙山腰上動土,採南方式廟宇建築,格局並不大,闢有三門,屋頂採單檐硬山式,屋脊為拱圓形的捲棚式,左右作燕尾式屋脊,脊上裝置花鳥、神獸等剪黏雕像。主祀關聖帝君、至聖孔子、文昌帝君,公稱為「文武廟」。重建工程前後歷時四載,於昭和十三年(一九三八)舉行落成大典,成為日月潭地區的宗教聖地。民國四十二年觀光業倡起,日月潭風景之美,遠播中外,成為台灣首要要的觀光勝地,至民國五十六年日月潭發展迅速,中外遊客日以千計,而廟址狹隘,亟宜重建新廟以資配合。同年將管理委員會改組為財團法人組織,成立董監事會,同時從事新廟重建工作。重建工程於民國五十八年動土,期間適值先總統、蔣公前後七次親臨基地垂詢重建工程,諭示以「前、中、後三殿式格局」,繼省政府主席蒞臨視察,核定採北朝宮殿式建築為重建後之廟貌。然而工程龐大,需費浩繁,預計需歷時十載方能峻工。重建期間承蒙先總統 蔣公與各界首長、仕紳的扶持,以及海內外善男信女的資助,更蒙聖佛仙神的呵護扶持,重建工僅歷時兩年三個月即告峻事,計提前七年有餘,成為當年台灣一大神蹟。民國六十一年舉行鎮座大典,新廟氣勢宏偉、華麗無比,全省寺廟實難出其右,堪稱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宮殿式廟宇。文武廟建築與格局民國五十八年重建的文武廟,建地面積達三五○八平方公尺,為全台規模最大的文式廟,是目前台灣僅存仿明清紫禁城的廟宇。主祀關聖帝君、至聖孔子,屬於帝后級的廟宇,主要建築為“一埕二庭三殿”:台灣著名寺廟大多採此佈局,是等級很高的廟宇佈局。廟的方位採「坐東向西」背山面湖,大有盡攬江山的磅礡氣勢。文武廟的格局由著名的澎湖匠師謝自南所規劃設計,廟的佈局序為山門、左右圍牆、廟埕、巨獅、左右涼亭、金亭、拜殿(前殿)、鐘樓、鼓樓、中庭、左右迴廊、武聖殿(正殿)、左右護室、後庭、大成殿(後殿)、左右觀景樓、後山花園、忠義亭等,格局方正嚴謹。山門(牌坊)文武廟大門採牌樓式構築,形態高聳挺拔,闢有三門,中央較高兩側較低,如“山”字型故稱「山門」,屋頂為重檐歇山式,上下共分三層:屋檐曲線如翼,十分優美。檐下有三層木雕斗栱,施以豔麗彩繪,樑枋、柱面、門楹鑲嵌觀音山石板,精雕各種花鳥、祥獸等圖案,用以襯托文武廟的宏偉壯麗。廟埕.巨獅.石碑進入山門來到寬闊的廟埕,廟埕主要供祭典或香客參拜、休憩之用。左右分峙一對石塑的巨獅,象徵拱衛及歡迎之意,作戲珠擺尾狀,通體朱紅,造型雄渾,高度達六公尺,十分碩大,為新光保險公司董事長吳火獅捐贈,此雙獅不僅為全台僅有,更是文武廟的最大特色。
文武廟原有一座古石碑,記載清未時期日月潭與文武廟的歷史,於民國五十八年新廟重建時損毀。今在廟埕以青斗石重建一座新的沿革石碑,依據古碑的原文重現文武廟古老歷史。 -
日月潭文武廟簡略 日月潭文武廟位於臺灣南投的魚池鄉,山水如畫的日月潭邊。
有人說:「臺灣之美在南投」,那麼日月潭即是南投的明珠。日月潭的幅員廣闊,有八百公頃大。群山環繞,映照於水面,滿眼碧綠。白天有燦爛的朝陽,迷人的晚霞。夜裡有柔和的月色。陪伴著嫵媚的青山,深情的碧水,這兒的日光與月色不一樣。日月潭邊,可見四季花開,潭中各色魚兒悠游,又有遊人畫船,漁歌唱晚。到此遊覽,不只可以紓壓解憂,更可追尋山水之趣、天人之樂。
由日月潭舉目仰觀,就是壯麗恢宏的文武廟。
文武廟的歷史,源遠流長。原來日月潭水域,有兩間神廟。一是日月村的「益化堂」,二為水社村的「龍鳳宮」。二廟的神明,保境安民,向來是地方的信仰寄託。甚至卜居於此的邵族原住民,早期在瘟疫的侵襲下,祈求眾神施法保祐,疫情逐漸平息,也開始祭祀神明。
日治時代,規畫日月潭水力開發,興建亞洲最大的發電廠。開鑿山洞,引濁水溪之水注入潭內。民國二十三年,日月潭的水位升高,潭邊部分土地淪為水域。「益化堂」和「龍鳳宮」必須搬遷。
經地方人士的商量後,決定將二廟合併,並在日月潭北山山麓覓得吉地,也就是本廟的現址,興建新廟。從二十三年底開工,到二十七年落成,建築面積八十坪。奉侍孔子、文昌帝君、關聖帝區及從祀諸神,統祀文武眾神,稱為「文武廟」。
民國五十八年,因香客前來參拜的數量大增,廟庭及腹地狹小,而廟又已舊,於是予以重建。重建期間,受到政府最高當局的重視和支援,先總統 蔣公巡狩日月潭時,曾七度幸臨,喻示:「氣魄要大,廟埕宜寬,並以前、中、後三殿式,北朝式宮殿建築興建。」更經地方人士出及四方信眾,出錢出力,奔走經營,到六十五年落成。建築面積擴大為一千餘坪,武聖殿主祀關聖帝君、岳武穆王,大成殿主祀孔子,其餘眾神從祀。
民國七十六年,將原有簡單狹小的招待所,改建為香客大樓。落成之後,命名為「文武廟附設景聖樓大飯店」,提供香客及遊客餐飲住宿的服務。景聖樓飯店矗立於日月潭畔,潭影山光如畫,是絕佳的渡假飯店。
民國八十八年九月二十一日,臺灣發生大地震,魚池地區接近震央,損失慘重。本廟的廟埕坼裂,前殿塌損,中後二殿結構受損,鐘樓倒塌,景聖樓半倒。逢此巨變,本廟董事會處變不驚,全力投入整建。龐大的經費,除了向銀行借貸,還蒙地方有關單位資助,及遊客信眾的捐獻,得以支付。整建之際,本廟注意到原有形貌的維護,新舊建材的融合,防震能力的增強。群策群力,戮力從公,於九十二年整建完成。歷劫之蹟消失,雄偉氣象復振,就是文武廟的現貌。
文武廟的格局方正,結構謹嚴,金碧輝煌,有如濃縮的北京紫禁城。本廟有壯觀的正門牌樓,其後是寬廣的廟埕,拾階而上,是本廟的主體建築,前後共有三殿,依序是拜殿、武聖殿、大成殿。黃瓦紅柱,殿宇崇高,布局疏落有緻。襯以翠綠的後山園林,其氣象使人欽仰,也使人親近。
融合南北建築風格,是本廟的特色。使用名貴材料,施工細緻,雕工精美,在臺灣廟宇中具有很大的特色。
正門的「三川牌樓」是北式牌樓,「秀面」是青斗石,屋頂為重檐歇山頭,旁邊有瑞獸、吉祥物,裝飾簡單莊重。
廟埕是寬敞宏闊的廣場,各種慶典和活動都在這裡舉行。尤其是民俗活動,最為熱鬧,也最有意義,其中以恭祝關聖帝君聖誕最為隆重。廟埕左右有兩座石雕巨獅,是新光集團老家長吳火獅生生捐贈。全臺僅有三座,其中以本廟的石獅最大。 文武廟以「三進三殿,兩馗兩廊」的格局興建,第一進即為拜殿。拜殿為本廟前殿,巍峨矗立。其左右兩側為鐘鼓樓。拜殿的「結網」雕工精細,是南式建築的特有裝飾,和北式的「斗拱」大異其趣。屋頂屬於北式重簷歇山頭,特殊的是屋頂的瑞獸,除了北式建築的龍、鳳、獅…還有大象。每隻瑞獸都雕工精美,維妙維肖,值得仔細觀賞。 拜殿的二樓,有聖旨牌,上題「水雲宮」。「水雲宮」裡供奉著開基神明,也就是原來「益他堂」和「龍鳳宮」的神明,主祀文昌帝君、孚佑帝君、司命帝君及從祀諸神。信眾認為神明十分靈驗,有生活的疑惑,可求靈籤解惑,生病時可開藥籤治病。拜殿之後,第二進為武聖殿。
武聖殿屋頂是「重檐歇山頭」,第一檐檐下為北式「紫禁城式斗拱」,第二檐檐下為南式「眾神結網」,南北組合,別有趣味。武聖殿的「步口」,上方由十六個「四方結網」,構成美麗複雜的天花板。橫樑「步通」以《三國演義》故事為彩繪題材,又以《封神榜》故事雕刻於其上,甚為精美。殿內有一斗大的「圓型結網」,疊斗十四層,頂部為「龍形含珠」,都以珍貴的檜木和牛樟雕成,是文武廟中最大的「圓型結網」。 殿內華貴莊嚴的神龕,恭祀關聖帝君、岳武穆王。關聖帝君的法相,威武莊嚴,紅面美髯,正氣凜然,鎮座於左。岳武穆王剛毅沈穩,忠直的目光中蘊含著謀略,鎮座於右。二位武聖合祀,精神千秋輝映,意義不凡。從祀諸神為關平、周倉,及都城隍爺、福德正神。諸神的威儀赫赫,和大殿的美侖美奐,華麗典重,構成武聖殿的崇高地位,是民眾的信仰中心。
文武廟的第三進,即大成殿。「 基臺」下方是孔子周遊列國的浮雕。大成殿的屋頂是「重檐廡殿頂」,和武聖殿不同。殿闢三門,是木造朱紅大門,簡肅莊嚴。 大成殿主祀孔子和四聖,正龕安奉孔子,神像複製於北京紫禁城國廟,溫良恭讓,儼然雅正,呈現著萬世師表的風範。左龕供奉復聖顏子、述聖子思子,右龕供奉宗聖曾子、亞聖孟子,左右壁上刻立七十二賢弟子,及歷代發揚道統的賢哲。進入殿中,即可感受到克己復禮,修齊治平的儒家教化。
本殿是膜拜的廟宇,也是學道的殿堂。廟中設有「孔子聖籤」,為學子開智解惑。每到開學之日、大考之時,父母陪著學子前來請益禮拜,絡繹不絕。 大成殿二樓是文武廟歷史影像館,展示本廟的歷史照片。三樓是觀景臺,是眺望日月潭的最佳景點。
文武廟的後方,建有後山花園,是個環廟步道。園裡有個八角涼亭,造型精緻,可供遊人駐足。在此亭中,觀賞日月潭風光,享受楠木森林浴,可以怡情悅性。 每逢關聖帝君、岳武穆王聖誕等廟會,或學子來廟,叩求孔聖開啟睿智之時,但見信徒雲集,人聲鼎沸。平日則見眾多遊客,瞻仰宏偉建築,觀賞山光水色。文武廟實集信仰、文化、旅遊於一身。造化鍾神,人文薈萃,造就了文武廟的不凡氣象。 -
日月潭文武廟的山水景色 日月潭在南投縣的魚池鄉,居於此縣之腹心,碧水青山,美景無限。南投的好山好水,向為居民所愛,遊人所喜。如果說臺灣之美最在南投,日月潭可謂「南投之珠」。倘若羊角風起,由日月潭直上凌雲。但見濁水溪源泉滾滾,滔滔東流。玉山群峰,橫亙南圍。遠景壯麗,令人驚艷。而小鎮蜿蜒,埔里水好,鹿谷茶香,陪伴於名潭周遭。
日月潭的水,源引於濁水溪。潭面廣達八百公頃,水深二十七公尺,既深且闊。放眼觀覽水域,群山環抱著潭水,潭水依攬於層巒,有滿眼綠意。藍天上白雲捲舒,映照水面,波光瀲灩,色彩繽紛,會感受到自己的生命也是五彩斑爛。遊潭最宜早起,趁朝日還在沈睡,但見水氣氤氳,霧失樓臺。一片白茫茫之間,遙岑隱微,淺山含笑,青峰倒影於碧水,倍增嫵媚。待得晨曦微露,霞旭照水,天光雲影共徘徊,清景無限。一剎時朝日東昇,霞光滿眼,汪洋的水面笑臉迎接。
水天一色,金波萬頃,飄浮著無垠乾坤,這時的日月潭,最為壯麗。薄暮的潭水,最有韻味。晚霞滿天,天上美,水上更美。碧波捲湧著金光,五色斑爛。晚霞比旭日柔和,令人親近。放眼周遭,遊人漸散,漁舟唱晚,歸結著美好的一天。而入夜之後,群山沈寂,潭面寧謐,柔月緩緩昇起,水月爭輝,結構了名潭的清幽世界。
人說揚州的月色絕美,因為有河水增輝。到了這兒,會覺得月色更美,因為有名潭映月。遊於此,會覺得潭之美,白天若日,夜晚若月,日月交輝,含攝了壯麗與柔美。日月潭的氣候,有群山及闊水的調節,春夏溫和,秋冬清涼。春日到此,滿山青碧,有深綠、淺綠、鵝黃,點染輝映。盛開的群芳,爭奇鬥豔,桃紅李白,令人目不暇給。秋日來遊,藍天白雲之下,楓林霜葉,染紅了群山。黃花滿徑,桂子飄香,有不盡的悠閒滋味。而春水多嬌,秋水清遠,將群山的美景,包含容攝。白波蕩漾之中,山影幢幢,花色搖曳,遊人畫船就徜徉在上面。到了這兒,才真會感覺人生的逍遙快樂。
山水之美,令人心醉。而人文建設,日月潭也多彩多姿。到此宿止,有雄踞高位,觀賞潭景,視野極佳的景聖樓飯店(目前歇業中)。
有豪華氣派的涵碧樓,及古樸的教師會館。沿岸遊賞,有松柏崙步道、水社大山登山步道、及環湖步道,可供閒步。有孔雀園、大竹湖賞鳥區、潭畔露營區、及德化社、九族文化村,供遊樂攬勝。而名寺增輝,靜雅心魂,則有龍鳳宮、玄光寺、玄奘寺、文武廟,其中以文武廟最見規模氣象。
山水人文之勝,可以讓人怡情悅性,陶冶心靈。李白不遠千里去五嶽尋仙,蘇軾在流浪中賞覽大江東去。這種氣象和境界,我們在日月潭即可俯拾。寶島有許多美好的風物,但是大都偏美,或為娟秀嫵媚,或為雄壯閎大。只有日月潭集秀美壯麗於一身,來這兒可以豪情萬丈,也可以寧靜致遠。樂遊君子,要及時把握。 -
台灣文廟與武廟 台灣民間的信仰,基於人們自由而又寬容的宗教意識,呈現了豐富而多元的風貌。其中以儒教、道教、佛教和基督教,信徒最多,影響力最大。放眼周遭,廟宇和教堂林立,錯落有緻。而形形色色的宗教活動,嚴肅中帶著熱鬧,萬民空巷,歡欣鼓舞,是別具特色的文化活動,更是沈潛深刻的生活方式。
諸多信仰之中,最為普遍而又深入人心的主體信仰,首推至聖先師孔子及武聖關公的崇拜。對於文聖和武聖的崇拜,超越迷信和世俗功利。乃是秉持祖先文武雙全,術德兼修的垂訓,其目的是「於文廟以習其禮樂冠裳之盛,於武廟以作其忠誠義勇之義。」道德意義甚大,乃是高層次的信仰,因此成為民眾心靈和精神的寄託。 各地普遍有祭祀孔子的文廟,和祭祀關公的武廟。大部分是是分開設置,也有一體祭祀的,合稱文武廟。 根據文獻,台灣地區的孔廟有三十多座,官設和民設兼備,民間設立的就有二十三座,可見人們對孔子的尊崇。其中以台南市的孔廟最具規模,歷史亦久,創建於明朝永曆十九年(1665),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於此設台灣府學,是士子心目中的最高學府,有「全台首學」之稱。 台灣地區的關帝廟,數量極多,分布甚廣。文獻記載,武聖廟多達三五六座,分布於各大縣市。其最早可以建構的,可以遠溯到明永曆年間,有的則建於清代乾隆、同治、咸豐之朝。源遠流長,信之者眾,關帝在民間的信仰中,有獨到的尊嚴和地位。 文武雙聖共祀的文武廟,顧名思義,寄託著人們更豐富、更完滿的心靈訴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日月潭的文武廟,廟宇雄偉,氣象恢弘,武廟除關聖帝君外,並祀岳武穆王,是文武廟中的典範。 孔子、關公、岳武穆王,因為道德崇高,人格超越,人們把他們由「人」升高為「神」。典禮膜拜,尊崇依循,成為自己的道德典型。信仰和道德結合,生活又以信仰為依歸,這種精神,正是台灣民間信仰的可貴之處。